敏昂莱采访谈“罗兴亚(宾格力)”问题
2021年6月4日军方在《缅甸之光》《耶德纳蓬日报》等报刊上,刊登了前不久中国香港凤凰卫视台傅晓田采访缅甸国家行政管委会主席敏昂莱大将的一问一答全文。本文将该采访中涉及“罗兴亚”的部分翻译如下。由此可见军政府对孟加拉裔的态度。供参考。
傅问:现在想问一个问题,就是若开邦的“罗兴亚”难民问题,据说他们都是穆斯林,也没有获得合法的公民身份认可?在缅甸您们是如何称呼他们的?他们(指国际社会或西方世界)却全都称呼他们是“罗兴亚”?关于此,大将有何看法?
敏答: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罗新亚”种族!这是他们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出来的一个名称。事实上,由孟加拉东部的“齐德岗(译音)”来的人自称为“罗兴亚人”。其实,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存在这个名字!我们缅甸沦为英殖民地的时期,英国人为缅甸做过几次人口普查,那是在1911年、1921年、1931年,在当时英国人做的人口普查数据当中,并没有“罗西亚”这个称呼词汇,仅仅出现“孟加拉人”、“齐德岗人”等称呼。根本找不到“罗兴亚”一词!到了缅甸独立以后也做过人口普查,只发现记有“宾格力–孟加拉裔”、“巴基斯坦人”等称呼。还发现有“齐德岗人”的记载。根本没有“罗兴亚人”的说法!所以我们坚决不接受“罗兴亚”这个称呼词汇!缅甸的原居民族有(135)种,当然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增减,但是肯定的是这135种缅甸的原居民族里面,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罗兴亚族”!这是他们自己凭空想象出来一厢情愿的名称,我们坚决不会承认!
傅问:缅甸政府根本不承认“罗兴亚”的合法性!但是西方国家却对这些“宾格力—孟加拉裔”的问题十分关注!还一直称呼他们为“罗兴亚”!您对此有何看法?
敏答:其实,他们(宾格力—孟加拉裔)居住于若开邦北部,他们也在那里自己生存,居住了很长时期,这原本也没什么问题。那里的若开原住民(指佛教徒若开人)也跟这些“宾格力—孟加拉裔”共同生活在一起。原本都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宾格力—孟加拉裔”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宾格力/印度教”,另一部分是“宾格力/伊斯兰教”,两大类(若罗兴亚就无印度教)。这些人跟当地其他民族(佛教徒若开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出问题完全是因为(外来的)煽动性势力。才爆发了区域性纠纷矛盾。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米价得价上涨,英国人便将东部孟加拉的宾格力引入缅甸,英国人叫他们栽种水稻。那个时候开始,这些人(从东部孟加拉进来者)就不再返回他们国家,一直留在缅甸若开直至今天!由于这些留下来的“宾格力—孟加拉裔”就产生了现在的情况!他们的人口增长甚快!以前就爆发过矛盾(指与当地若开人),但是后来也没有什么大矛盾,大家还是和谐相处。时不时会发生一些纠纷,但十分激烈的冲突,几乎没有。只是在1942年的冲突比较大,比这大的纠纷基本上没有过。
傅问:现在的情况是西方国家一直在要求,必须给这些人(宾格力—孟加拉裔)合法的公民身份,还要妥善安置他们(生存)。对这些人您们会接受吗?若能够接受有些什么条件?
敏答:不仅仅是针对这些人(宾格力—孟加拉裔),其实我们周边有五个邻国(按:中国、印度、泰国、老挝、孟加拉)因为我们曾经是英殖民地,所以很多外国人都进入我们缅甸!特别针对此,我们缅甸制定了《1982年缅甸公民法》,根据该《缅甸公民法》我们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返缅甸的“宾格力—孟加拉裔”将给以承认为合法的缅甸(入籍)公民。只要符合法律法规,我们同意都会接受,我们没有不接受的理由。只要符合我们缅甸的既定法律法规者,我们都将给以接受。
为此,我们也在进行协调,只因种种原因协调工作较缓慢。我再次强调:我们没有不接收的理由!(按:关于入缅籍的身份证种类的区分,可以阅读有关文章《缅甸身份证介绍》一文)
傅问:很清楚,只要符合《1982年缅甸公民法》的,当然没有问题了,但是假若不符合的人呢?您又如何考虑?
敏答: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违背超越自己的《移民法-公民法》去操作!
傅问:按照既定法律法规办事,这个十分清楚的了!若国际社会质疑,便跟他们解释清楚!是不是这样?
敏答:是的。
傅问:另外再问一个问题,据说自国家行政管委会成立(意味:政变后)以后,您是首次接受外国媒体采访?若属实,想问一下,您为什么将中国媒体作为首次采访对象而接受?
敏答:有问必有答!为何接受你们的采访?因为我相信,我的解释回答,会得到你们公正如实地公诸于世。还有一点,其实你们(香港凤凰卫视)并不是我第一次接受采访的媒体,我已经接受过其他媒体的采访。但因种种原因,还未见公诸于世罢了!(按:有点扑朔迷离?他接受首次采访的外国媒体应指俄罗斯?因为欧美西方媒体绝对不可能!没听说过?)
本文系胞波网独家稿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ukphaw.net/1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