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瓦城人的困惑:到底是“今不如昔”还是“今非昔比”?

老瓦城人的困惑:到底是“今不如昔”还是“今非昔比”?
胞波网
 

“今不如昔”与“今非昔比”有什么差别?其实也不难,前者是指:过去比现在好,后者是指:现在比过去好。年过花甲的老瓦城人一伙,肯定坚信“今不如昔”,而不是“今非昔比”?指出各种“今不如昔”的证据后,最后肯定还会长叹一声:成何体统!

 

老瓦城人的困惑:到底是“今不如昔”还是“今非昔比”?

 

小时候的老瓦城人,还用过零钱。10分钱可以买一碗鱼汤米粉;1块钱的馕饼可以买一叠;即便是在瓦城大火(1984年)之前,吃一碗油面,也不过是1块钱;记得上世纪60年代,在瓦城火车站,到处都是“饱餐一顿一块钱”的缅甸饭店。现在可好:鱼汤米粉一碗,卖一万的也不算稀奇;一个馕饼,已经是几千钱;饱餐一顿,至少是5000块;一顿早餐,每人花个几千上万块,那是最正常的事;钱包里没有10万块钱,连带个朋友或客人进早餐店的勇气都没有。那黄金价,美元价…更不用说!说出来,现在的孩子们,不仅不会惊讶,还会当成是“说故事”,甚至根本不信。曾经有个漫画,爷爷说当年的物价如何如何低,旁听的孙儿最后忍不住问:“爷爷们那个时代,太不会用钱啦!”

这些低物价的点点滴滴,甚至零钱的使用,不就是“今不如昔”的最好证明!

 

再说各种经验。当时的大学生涯是多么地活跃。大学校园里百花齐放,欢乐无比,说说笑笑,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玩的时候玩,天天都在过欢乐的集体生活。哪儿像现在的孩子,似乎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低头族”,整天都在刷手机。好像面对面都要以手机“聊天”!似乎全都成了毫无感情的机器人!再说文化生活—读书,当年我们在中学时代,就已经读了不少书籍(包括中文的和缅文的):爱情小说、武侠小说、革命小说、四大名著、翻译小说、侦探小说、传统文学…应有尽有,包罗万象!让人沉醉于各种生活当中。可是今天的孩子们,似乎除了刷手机,就别无其他文化生活?这不就是今不如昔!

 

但是,翻转一下,再对比看看。

我们在大学生时代,才开始看到电视机,而且刚开始还是黑白,后来才看到彩电。而且当年都是旧式的“电子管”式。而如今的孩子们,一出世,周边的一切,从手机到电脑,再到平板电脑,乃至大屏幕电视机,全都是最先进的LED发光二极管式;

我们到了中学,才首次踏入首都仰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因为是“山巴佬进城”。而现在的孩子们,才在小学生时代,就有机会参加各种“夏令营”,大学生的他们,几乎全都“出国留学”,不是欧美,就是新加坡、澳大利亚,前往中国留学的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说他们读汉语硕士,竟连“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都未曾读过,真是成何体统?但他们所“写论文”,各种格式、各种篇幅(有小论文、大论文),我们又何曾会写?;

最后到了疫情后时代,一切都要“网络线上”操作的年代:线上会议、线上考试、线上交易、线上报名、线上填表、线上支付、线上订货…我们是否全都成为“现代文盲”干着急!?进机场要填“健康码”方能入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扫二维码”方能解决;连租辆出租车都感觉“束手无策”的时候,是不是立马想承认:还是“今非昔比”!

本文系胞波网独家稿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aukphaw.net/82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胞波(同胞兄弟)传统源于中缅民间,基于民间,成于民间!“胞波网”承续胞波情谊,促进两国人民之相互了解与理解,服务民间交流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