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实践团赴缅甸教授香包与编绳课程

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实践团赴缅甸教授香包与编绳课程
胞波网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中华文化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之林,让世界文化更加绚烂多彩。以兴趣与热爱集结,来自华侨大学、以海外侨生职爽、张楚晗、黄慧龙、黄佳仪、朱先海、李如洁、黄磊等为主的一百多名有志青年组建成了一支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队伍——“侨行丝路”。而今,他们将中华文化带到了缅甸的多所学校,让海内外人民一同感受,这来自东方的神奇魅力。

 

“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围绕香品的炮制、配伍与使用,所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充分凸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传统、美学观念、思维模式以及社会功能,持续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和东方哲学思想起着巨大的催化与促进作用。正是于华夏千年文明的演进中,香形成了兼具精英与大众双重文化性格,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历久弥新的创造力。

 

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实践团赴缅甸教授香包与编绳课程 

华侨大学“侨行丝路”的志愿者们来到腊戌果民学校、双龙学校、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等华文学校进行香包课程的讲授。在有关香包艺术的课堂中,华侨大学的志愿者们首先为缅甸的同学们科普了中国源远流长且丰富多样的香文化,中国的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环。

 

其次,志愿者向同学们展示了香文化中的各种香品的原料与有关器具。志愿者们带来了一些常见的香草香料,如白芷、薄荷、丁香、艾叶和各种香木等,并向缅甸同学们解释了各种香料对于健康有着不同的好处。这些香料具有减肥瘦身、抗菌消炎、镇静安神,祛湿寒、平喘镇咳等等功效。在通过理论知识使缅甸同学们对中国香文化进行了初步了解之后,同时志愿者们也注重知行合一,强调在实践中与缅甸同学们一同探索并学习中华香文化的奥秘。

 

本次中华香文化的活动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用这种虽然简单但却被缅甸同学们广泛接受并乐于参与,乐于了解的方式,激发了海外青少年们对于中国文化探索的兴趣与喜爱。同时也是华侨大学“侨行丝路”活动一次宝贵且意义非凡的一次尝试。

 
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实践团赴缅甸教授香包与编绳课程

结艺,也称为编绳,是中国吉祥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结艺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无文字时代,人们用绳子打结的形式来记录实事。在文字产生以后,编绳逐渐由打结系牢或固定装饰玉佩的功能,转变成一种独立的吉祥艺术,式样多样并广泛用于中国人的吉祥喜庆和祈福消灾的场合,反映出中国人一直以来对吉祥如意的追求。

 

以此为切入点,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团队的志愿者们来到了缅甸MMK Chinese Language Centre进行编绳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志愿者们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编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讲解了编绳所具备的工具作用和被赋予的美好象征意义,介绍十字结、平结、纽扣结等传统编绳工艺,同学们全身贯注并踊跃提问,轻松、有趣的氛围萦绕课堂。

 
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实践团赴缅甸教授香包与编绳课程

 

紧接着,志愿者将准备的相关材料发放至学生手中,手把手带领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手工艺——编绳。在一个一个绳带交织而成的结点中,凝结了学生的用心与热爱、志愿者的付出,也代表着海内外人民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深深情缘。

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实践团赴缅甸教授香包与编绳课程
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实践团赴缅甸教授香包与编绳课程

结艺通过编绳将美好祝福与期盼凝聚于一结之中,结艺课程通过学习与实践将文化自信与文化情愫凝结在短暂的课堂上,我们希望通过中国传统工艺,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纽带,缠得更紧、更长,诠释亘古绵长的中华意蕴。

 

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实践团赴缅甸教授香包与编绳课程
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实践团赴缅甸教授香包与编绳课程

清新淡雅的香包、一步步缠绕出的绳节,是中华文化融入我国,两国文化交流的友好见证,华侨大学“侨行丝路”团队与我国相关学校、机构密切合作,得到了多方力量的支持。志愿者们通过诸如香包、编绳等中华文化课程的教授,分享文化故事、教授华夏智慧的文化瑰宝的实践活动,促进了我国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为我国带来了中华文化新体验,向数千名海外青少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对于推动两地文化融入与民心相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胞波网独家稿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aukphaw.net/80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胞波(同胞兄弟)传统源于中缅民间,基于民间,成于民间!“胞波网”承续胞波情谊,促进两国人民之相互了解与理解,服务民间交流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