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看了《孤注一掷》:谁骗了公众?为何网暴缅甸?!

缅甸人看了《孤注一掷》:谁骗了公众?为何网暴缅甸?!
老瓦@胞波网
 
胞波视频号发表
作为缅甸北部土生土长于的老瓦城人,我怀着被舆论洗了脑的深深的“罪恶感”,并做好反思的准备,看了这部仰慕已久的热片——《孤注一掷》。观影过后,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戏里戏外,都是一个“骗”字。被骗的,除了那些散失财物,甚至身体和生命的人,不是还包括广大吃瓜的“乌合之众”吗?火上添油的,又是谁呢?为何要网暴缅甸?!
首先,作为一部反电诈反黑的影片,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影片的家喻户晓和高票房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也十分佩服编剧和导演。其次,影片中的一些经典对白,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这个缅甸老瓦城人也铭记在心。反诈女警对年轻人为何会受到诈骗跳进深坑的经典总结是:“因为他们有两颗心:一是贪心,二是不甘心”,剖析得十分到位。所有年轻人掉进深坑,主要就是这两颗心:若不贪心,怎会“飞蛾扑火”奋不顾身?明知火坑也要主动跳下去?还有一句是诈骗头目所总结的:“不是我们坏,是他们太贪”!同样,这一句将受骗跳坑的年轻人的心理分析得多么深入。总之,不管好人(女警)还是坏人(头目)对受害人的总结都十分真实到位,一针见血。其实,受骗“跳坑”的原因就一个字:“贪”!那么这些年轻的所谓的受害者,是否并不算是100%完美的受害人?因为他们必须为他们的“贪”而付出代价?他们必须为他们的“贪”而负责任?
以上算是对该影片的正面评价,接下来说点负面的看法,特别是最后两点。这部“如雷贯耳”的高票房影片,无论其本意如何,也不管其所说的是不是针对“缅北”,但事实上,确实造成了“谈缅变色”,特别是对于“缅北”形象的塑造上,本片“功不可没”。作为居住在“缅北”的老瓦城人,我就是带着这种既怀疑又新奇的心情去“追剧”的,结果我得到的极度的违和感!
作为一辈子都生活在缅甸“缅北”的我,瞪大了双眼,但几乎没有找不到影片中所期待的“缅北”或者“缅甸”的元素:
标志性景观佛塔没有,缅甸人最基本的穿戴——“纱笼”配拖鞋没有,缅甸妇女脸上的日常化妆“德纳卡”没有;被黑老大挟持的小学生,制服也不是缅甸学校统一的“绿纱笼、白衬衫”,更像是泰国的;影片中的“警察”,从样子到服饰,一点都不缅甸;片中的“缅语”对白,我几乎没听懂,“缅文”也没看懂…… 我全场在苦苦寻找的“缅甸元素”几乎没有,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这一点都不好笑。去看一部热映的“反诈骗”电影,最后发现被电影给“骗”了。其实被“骗”的是那些从来没有到过缅甸,对缅甸完全不了解,或者压根儿不在乎的群众吧。
说句话公道话,影片也没说故事就发生在“缅北”或“缅甸”,仅凭几句让缅甸人听不懂的“缅语”,缅甸人看不懂的“缅文”,怎么就可以轻率地说是“缅北”呢?其实,影片中“故事情节”的背景更可能是在泰国或泰缅边境一带?但人们为何要拿“缅北”说事儿呢?!
各种舆论的渲染下,这部片子“成功”地塑造了“缅北”的“恐怖”形象。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出沸沸扬扬的“缅北”大戏”,更像是媒体的狂欢。舆论,没有去同情可怜的受害者,没有去谴责骗子恶人,没有激发建设性的思考,却让众人一边喝啤酒跳舞,一边向“缅甸”那边“扔石头”。缅甸自始至终都没有辩驳的机会,甚至连“审判”都没有。这,难道不可怕吗?
这次缅甸背黑锅事件,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们早就料到了。故才有了“曾参杀人”的成语典故。而且这何况不也是应了“谎言说了一百次就成为真理”?老瓦城人再次为缅甸高呼:请不要再继续骗人!电信诈骗罪恶当诛,但舆论暴力更可怕!缅甸的有识之士站出来吧!
 

缅甸人看了《孤注一掷》:谁骗了公众?为何网暴缅甸?!

附:“曾参杀人”的典故
【成语】
曾参杀人
【释义】
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解释:有人向曾子的母亲报告说“曾参杀人了!”时,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绝对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虽然曾参贤德,他母亲对他十分信任,但有三个人怀疑他(杀了人),所以慈爱的母亲也不相信他了。

本文系胞波网独家稿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aukphaw.net/786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9月13日 下午2:36
下一篇 2023年9月15日 下午12: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胞波(同胞兄弟)传统源于中缅民间,基于民间,成于民间!“胞波网”承续胞波情谊,促进两国人民之相互了解与理解,服务民间交流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