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的爱情故事》第二集

机长的回忆

2021年7月26日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兜兜的爱情故事》第二集
一架白色机身上喷绘着缅甸国旗的空客A300型货机停在远机位,牵引车、电源车围绕在机腹下,行李传送车忙碌地把长长一列集装箱货柜运送到飞机货舱口,每一只货柜上都张贴着中缅两国国旗,货柜里是中国新一批援助缅甸的100万剂新冠疫苗。地面工作人员紧张地操作着集装箱装载机,把货柜一一送入货仓。
驾驶舱里,昂身着帅气的机长制服,隔着衬衫也能看出结实的肌肉,正比照着手册和副驾驶做起飞前的各项准备。
“通电开启双电源。”
“正常。”
“辅助动力灭火装置。”
“正常。”
“飞行记录仪。”
“正常。”
“近地警告系统。”
“正常。”……
一系列复杂繁琐的检查之后,耳机里传来地勤的呼叫:
  “MI312,Kunming Ground standby.”
昂抬头看见机头前方停机坪上的中国地勤向他竖起左手拇指示意地面准备就绪,向下看了一眼,除牵引车外的保障车辆都已驶离飞机。
昂按操作手册再次检查紧急备用电源、地平仪和TCAS防撞警告系统后,按下主引擎开关,启动APU,副驾驶确认了飞行指引仪开启。
“Kunming Ground, MI312, runway 32, request push back.”
“MI312, Kunming Ground, push back approved,wind at 1200m 320 degrees 40 knots.”耳机里中国空管的声音非常清晰。
飞机缓缓推出至滑行道,闪烁着黄色警示灯的牵引车脱离开走了。昂分别将一号引擎和二号引擎调至开启状态,然后释放了停机制动:
    “Kunming Ground, MI312, request taxi.”
    “MI312, cleared to Yangon via flight planned route,taxi approved.Good luck!”
    “Kunming Ground, MI312 roger.Thanks China!” 
飞机开始加速滑行,轻送推力杆至50%,巨大的货机在跑道三分之二处腾空而起,昂随即加满推力,操作襟翼手柄把飞机拉到15度,到达4000英尺继续攀升高度,收起落架,缓缓爬升到两万英尺后,前推方向杆改平飞机,没一会儿,飞机已转入导航点自动驾驶。
可以稍稍缓缓紧张的神经了。
(以下昂独白)
两万五千英尺的高空,湛蓝的天幕下是一望无际的厚厚云层。在天上飞了将近7年,这是空中唯一的风景,但我从没觉得单调。看看那些云,姿态万千,每时每刻都不一样。
记得兜兜第一次坐飞机时说过:“快看这些云,就像圣诞老人的白胡子!”逗得身边的人们哈哈大笑。
当时我也在同一架飞机上,就坐在她身边不远的座位。那时我刚在国外接受完初级飞行培训,回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而兜兜还是大一女生,小巧可爱,个头儿看上去比她的气步枪高不出多少。
除了飞行,我最大的爱好是举重,从15岁就开始训练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飞行和举重这两样听上去完全不沾边儿的事,却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共性。直到后来站在东南亚运动会的举重台上,我才终于悟出这个共性到底是什么。除了兜兜,我没和其他任何人谈起过。想起8年前在那棵凤凰树下向她表白的情景,不禁笑了笑。
《兜兜的爱情故事》第二集
“机长,有什么高兴事儿说来听听?”右手边的副驾驶是个年轻的帅哥。
“没什么。Don’t pull a long face!”
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自己也觉得有些突兀。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多了,公司大多数机组已经停飞,同事们的心情普遍都很糟糕。
“噢,这是我以前的中国教练常说的话。”
副驾驶似懂非懂地朝我笑了笑,不再说话了。
个头儿不高的陈教练长着一张乐呵呵的圆脸,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就眯成两道缝儿,一看就是个老好人,和伶牙俐齿的张教练在一起时,总是满脸陪着笑,就越发像个慈眉善目的好老头儿。搞得一起去中国集训的队友们纷纷私下交流心得:“中国男人肯定都怕老婆”。
陈教练是举重教练,张教练是射击教练,这对儿热心肠的夫妻都是云南人。
为帮助缅甸举办2013年东南亚运动会,中国除了提供大量物资援助,还派遣了几十位体育教练协助缅甸运动员训练,有些幸运的项目还被邀请到中国集训。我和兜兜都很幸运,不,应该说是最幸运的,因为我们不仅迅速提升成绩最终拿了奖牌,还在训练期间成为了恋人。
2013年1月,我、兜兜和其他十多位队友一道,到中国云南昆明参加集训。
大部分队友都是第一次出国,兜兜还是第一次坐飞机,小丫头异常兴奋,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她在队里年纪最小,长得可爱,性格又活泼,大家都喜欢这个人见人爱的小妹妹,上飞机时几个男队员更是抢着帮她拿行李。

还记得,飞机上我们两人座位在同一排,中间隔着通道。我心里对这个小姑娘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总忍不住偷偷看她。当兜兜说到圣诞老爷爷的白胡子时,趁着大家哄笑,我又把目光投过去,却正好和她四目相对,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我清楚地看到了女孩儿眼里闪动的光亮。稍一愣神,两人都涨红了脸。兜兜红着脸蛋儿低下头,一绺儿头发垂到眼前却不敢伸手去拢,嘟着小嘴儿使劲想把头发吹开,那样子可爱极了。

落地昆明,接机的中国人里最显眼的就是张教练和陈教练夫妇。张教练对自己的英文水平非常自信,热情地和我们带队老师打着招呼,就像多年的老友,一边大声指挥着满头大汗的陈教练帮大家搬行李。出了航站楼,张教练看见从没离开过热带地区的兜兜抱着肩膀瑟瑟发抖,马上脱下身上的外套,不由分说就给女孩儿套在了身上。

中方给我们安排的集训地点在滇池湖畔的海埂。这里是中国国家级运动队的高原集训基地,风景秀丽,设施一流。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两位教练有家不回,和我们吃住在一起。除了指导我们的训练,还细心地照顾我们的生活。张教练行事果断,风风火火,陈教练在夫人面前唯唯诺诺,低眉顺眼。一开始我们举重队的几个队友都暗暗松了口气:看来以前听说的“中国式魔鬼式训练”至少落不到我们头上了。

没想到的是,这对夫妇的教学风格却和平时判若两人。

开训第一天陈教练就卸下了慈眉善目的“伪装”,板着脸把东南亚国家举重参赛队员的资料发给我们人手一份,对照着我们的平均成绩逐一分析,得出的结果非常令人沮丧:以我们当前的成绩,连小组赛出线的机会都很渺茫。这一结论比在国内时缅甸教练的预估又悲观了许多。

我们六七个举重队员盘着腿愁眉苦脸地坐在训练馆的地板上,陈教练也盘腿坐在我们对面,严肃地看了我们一会儿,突然猛地站起身,一手叉腰,另一只手朝着我们几个人划拉了一个圆圈儿,然后向前方用力一挥,说出了那句后来大家在宿舍里嬉闹时无数次重复过的名言:“Don’t pull a long face! It’s useless!”

第二天,陈教练为我们量身订做的训练计划就紧锣密鼓地开始执行了。从上肢力量、腰部力量、腿部力量这些我们早已熟悉的肌肉群力量训练,到神经机能调节等崭新的训练内容纷至沓来,训练馆里热火朝天。

我们发现,陈教练在上课时很少露出笑容,眉头总是皱得紧紧的。但每天训练科目全部顺利完成,就会瞬间恢复“老好人”的笑模样,和我们有说有笑,偶尔还主动参与我们的藤球游戏,笨手笨脚地要么把球踢飞,要么根本踢不到球,每当他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几个小伙子就一起大喊:“Seya(缅语‘老师’)!Don’t pull a long face! ”

空暇时我和兜兜也会互相去看看对方训练。我去射击馆总是一个人,而兜兜可能因为害羞,来看我时总要拉上张教练。

原本对射击运动一窍不通的我,看过了兜兜的训练,才知道这项运动和我以前想象的完全不同,一点儿也不比举重轻松。

灯火通明的射击馆里,张教练刚刚跪在地上帮兜兜做完全身肌肉拉伸,正帮她穿射击服。射击服材质是帆布加皮革,又厚又重像盔甲一样,裤子可以直接“站立”在地板上。看到我,兜兜脸红了一下,害羞地向我招了招手。

张教练见到我很高兴:“昂,你来掂掂这条裤子有多重?”

我走过去先试着拎了拎“立”在地上的裤子:“真没想到这么重!”

“看我们兜兜多不容易!连举重队的小伙子都说重呢。还有射击服和射击鞋,再试试看。”张教练笑着帮兜兜把射击裤套在运动裤外面。

我又试了试,真的非常重,张教练解释说,这是为了帮助射击运动员固定射姿、保持稳定。

我帮着张教练给兜兜穿上射击服,兜兜往左手上戴着射击手套,张教练疼爱地捏了捏女孩儿的脸蛋儿,帮她把头发在头顶上挽成一个“小丸子”。

“这哪像教练?”我心里暗想:“像妈妈还差不多。”

穿戴停当的兜兜套在肥大的射击服里更显得娇小可爱。

张教练指示兜兜站到靶位上,示意我把靠在枪架上的气步枪递过去。

这支长长的气步枪也着实不轻,至少有13、4磅重。

“好,”张教练指导学员时的语气说不出的温柔,语速平缓,完全没有了和陈教练对话时的泼辣劲儿:
“兜兜不要急,记住枪要慢举,肩要抵实,胸前贴紧,对了,非常棒!左肘尽量靠近胯部,非常好,保持住。我们开始计时了。30分钟倒计!”

30分钟!我不由得吃了一惊。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我光是站在兜兜身后腿都已经有些酸了。现代化的射击馆里温度宜人,但能看见亮晶晶的汗水正沿着女孩儿脖子后面的发际流进射击服里。

“还有10分钟,姿态非常稳定,我们兜兜真棒!”张教练一边瞄着手机上的秒表,一边轻声细语地鼓励着女孩儿。

后来兜兜告诉我,这是张教练指导她期间每天都会有的必修课……

“机长,最后一个导航点了。”

(转旁白)副驾驶的提醒把昂从回忆里拉了回来。年轻的机长望望舱外,一抹夕阳正渐渐隐没在勃固山脉的上方。

本文系胞波网独家稿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aukphaw.net/28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6月7日 下午2:37
下一篇 2022年6月8日 下午2: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胞波(同胞兄弟)传统源于中缅民间,基于民间,成于民间!“胞波网”承续胞波情谊,促进两国人民之相互了解与理解,服务民间交流及发展......